晚上十點,老公從樓下面色凝重地走上樓:「老爸發燒了!我剛剛幫他抽痰,居然有抽到牛奶,可能剛剛外甥幫老爸餵牛奶的時候,有灌到一點到肺裡面去了。」
我一聽頭都昏了,老人家最怕的就是肺部吸入性肺炎,三年前,老爸還沒有用鼻胃管餵食,三天兩頭吃東西嗆到,那時候我們實在是沒什麼照護病人的經驗,終於把老爸搞到發燒不退。送醫後X光一照,整個肺部都變白了,醫生說是很嚴重的吸入性肺炎,之後就在加護病房連待五十七天,每天打抗生素,最後命是救回來了,但是人也變呆了。
現在三更半夜的,老爸居然又發燒了,血氧濃度降到90,怎麼辦?
試著和陳助教聯絡:「助教,老爸發燒了,應該是餵牛奶嗆到,中醫有治『吸入性肺炎』的藥嗎?」
「妳公公還有什麼其它的症狀?」
「我覺得他有點喘。」
「喘的話,那要看看是小青龍湯證?桂枝朴杏湯證?還是麻杏甘石湯證?」
「他在發燒。」
「燒得很厲害嗎?『汗出而喘,有大熱』是白虎湯證,『汗出而喘。無大熱者』是麻杏甘石湯證。」
「ㄟ……助教,我來研究觀察一下,看看老爸到底是哪種湯證?再跟你討論。」
結束了和陳助教的通話之後,翻出JT叔叔的上課筆記:
「麻杏甘石湯證的右寸脈會有一個像小饅頭一樣的,鼓鼓的……如果肺是有支氣管發炎,或支氣管發炎,一條肺脈在上面,應該把得出來一條樹枝狀像青筋一樣的在脈上……。」
趕緊把老爸的右手抓過來把脈,真的耶!老爸的右寸脈上果然鼓起一個圓圓的小饅頭,進一步把第一個指節都貼在老爸的脈上,居然就可以感覺到脈在跳動時像樹枝一般地散開。另外,老爸的燒,感覺並不是高燒。
我想老爸應該就是麻杏甘石湯證了。
桂林本【7.32】發汗若下後。不可更行桂枝湯。汗出而喘。無大熱者。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。
再次打電話給陳助教:「助教,我剛剛把老爸的脈,應該就是麻杏甘石湯證。」
「那妳家裡有藥嗎?」
「沒有,我家有苓『杏』『甘』湯和竹葉『石』膏湯的科中,再加一點『麻』附辛湯,先給老爸吃吃看,好不好?」
「不行!!」陳助教在電話那一頭可能有點被我的胡搞嚇到,所以語氣感覺得出來有點帶吼,「證不對,就算是有相同的成分也不可以亂吃!」
「是、是、是!可是現在這麼晚了,我怕老爸一直燒下去,情況會不好……」
後來我想起大約在一年前,老爸也有一個晚上突然發起燒來,那時候家裡也是只有一些常備的科中,剛好那段時間JT叔叔上課時有提到,發燒的時候吃補中益氣湯有效,我在半夜兩點到四點之間,連續給老爸灌了三次補中益氣湯,每次6g,真的就把老爸的燒給退了。
這一次是不是也可以用補中益氣湯試試呢?
我跟陳助教表達了自己的決定之後,就先給老爸餵下6g的補中益氣湯。
只是,這次的狀況似乎真的有所不同,夜裡餵服兩次補中益氣湯,老爸的症狀一點都沒有減輕的樣子,最後,只好跟老公說:「明天一早,我就去中藥行抓水藥,老爸如果症狀還是沒改善,中午就送醫院。」
隔天一早八點,中藥行居然已經開門了,抓了兩帖麻杏甘石湯(麻黃4錢、杏仁2錢、炙甘草2錢、生石膏8錢 / 1帖),回家後先煮一帖,用五碗水煮成兩碗,趕緊先給老爸灌下一碗。
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,灌下去不到十分鐘,我和老公都覺得老爸額頭的溫度似乎降溫了,摸起來只有一點溫溫的熱度,量一量血氧濃度,還是在90、91之間徘徊。半小時後,灌下第二碗,十分鐘後再量血氧,有進步了,血氧濃度上升到93、94。
受到鼓舞,我們把第二帖也煮下去,半小時後,準備給老爸灌第三碗,這時候老爸的燒幾乎都已經退了,人也不再喘了;餵完第三碗之後,再量血氧濃度,太好了,血氧已經回到97、98左右了。這意味著,老爸不用送醫院了。
十天後,老爸又發起燒來,雖然沒有那麼喘,但是右寸還是有鼓起一點點小饅頭,再去買兩帖麻杏甘石湯。才服完第一帖,老爸的燒就退了,血氧濃度也回升回來,前後大約半個小時搞定。
老公問:「如果三年前,我們就學到了麻杏甘石湯,老爸應該就不會送醫院,在加護病房待上五十七天,人也變呆了吧?另外,這帖麻杏石膏湯喝下去,老爸的症狀居然完全就可以解除,那些造成肺炎的吸入性雜質到哪兒去了?」
我真的不知道那些吸入的雜質到哪兒去了?只知道老爸的證,抓對了。
有關麻杏甘石湯的辯證與探討,可以參考JT叔叔的部落格「Zaru:JT叔叔課堂拾遺共筆區」,其中的「桂林本7-32條【麻杏甘石湯】及麻黃湯醫案研討」 (http://zaru.pixnet.net/blog/post/28070350)。